成都城市风水格局:一脉相承,三城相重
成都城市风水格局:一脉相承,三城相重
成都历史悠久,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。迄今已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。公元前311年张仪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,“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成都是风水宝地,一年成邑,三年成都,因之名曰成都”。汉代为中国“五大都会”之一,唐朝与扬州齐名,号称“扬一益二”(扬州第一,成都第二),“西蜀天府”。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、后蜀孟昶都曾在成都称帝。
2300多年来,成都一直是我国西南的重镇,“天府之国”的首府,城址只扩不迁,城名未改,在全国罕见。成都城市风水格局:一脉相承,二江环抱,三城相重,四象合局,水法天成。
成都城市布局为棋盘式街道,外形如龟。历史上的大城、少城、皇城三城相重,二江、七桥、十八门,城市结构完整。皇城正南正北,方正庄严。整个成都市以什邡、彭州以及凤凰山、龙凤山等北方山为玄武靠山,来龙于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。东以龙泉山为青龙,西以青城山、崇州、大邑、邛崃山为白虎。前方牧马山、彭山、黄龙溪、眉山为堂前朱雀。这在风水上是典型的四象合局。
府河和南河是成都的母亲河,二河都源自于西北都江堰,府河曲屈流转到洞子口,经九里堤、五丁桥、北门大桥、猛追湾,绕抱市中心到合江亭。南河则由清水河蜿蜒迂曲至送仙桥,经浣花溪、百花潭、南门大桥、新南门至合江亭,二江汇合后由东南九眼桥流出。合江亭、九眼桥和望江楼就是锁水、镇江之物。府河和南河的入水口都在乾卦西北方,这是天门方位,二江环抱市中心后出于巽卦东南方,这是地户方位。这正与风水学说中“天不足西北,地不满东南”的天下山川大势相吻合。
风水理气更是水法天成,城中重要建筑都是座北朝南,“南河”由清水河自西南坤卦方流来,经送仙桥转至百花潭再由兑卦西方流转,这在风水上是收到先后天水,水法非常上乘。“府河”自西北九里堤流来,“地六生乾水,天一坎成之”,即合河洛生成又合翻卦武曲水。老皇城坐北朝南,坎卦,先天之坤,见后天之乾水,为之先后天相见。水法都非常吉利而富贵,乾坎又净阳不杂。
确实,成都平原地区西北高、东南低,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,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,使成都平原成为“水旱从人,不知饥馑”的“天府之国”。
可惜的是,成都近些年的相关重要建筑都没有顺应这个大风水格局,得天独厚的风水条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。反而重点建筑布局设计是跳跃和割裂的,追求一种不可思议的外观和视觉刺激,“作茧自缚”的造型简直是挑战人类想象力。北京的“鸟巢”和“水立方”同样是标志性建筑,但它们的功能是什么?什么人在使用?这是和成都的“鸟笼”有区别的。“建筑是无辜的”,无论如何建都没有错,天地人三才并一,才是风水的最高境界。于天命尚能知,于人性则能尽,于地理竟置若罔闻。
自鸿蒙开辟以来,山水为乾坤二大神器,并雄于天壤间。一阴一阳,一刚一柔,一流一峙,如天覆地载,日旦月暮,各司一职。地理无他,阴阳而已。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。地之道,阴刚而阳柔。有形有质皆阴也,无形之气皆阳也。天一生水,水为五行的最原始之气,万物的本源,水为山川的本气。水地篇说:“水者,何也?万物之本原也,诸生之宗室也”。
老子《道德经》讲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正因为水和道有相同之处,善于给予万物滋养而不与万物索取争利,得水就几乎得道。所以风水鼻祖郭璞著经曰:“风水之法,得水为上,藏风次之。”
如何“得水”以至于“合道”,自然要符合周易思想指导下的风水“卦理”法则,并非见水就是好风水这么简单。何为卦理?与方位、数字有关。世界自然遗产,“蜀山之后”四姑娘山,就非常具有卦理特色,也是大自然成象。天气晴好的时候,在成都市区可以直接看到,但为何称“幺妹”、“姑娘”,而不称四大哥,四将军、四神仙呢?原来此山在成都城市的西方,位于后天八卦之“兑”卦,兑卦表少女(小女),所以叫“幺妹、姑娘”。河图所蕴涵的基本要义: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;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;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;地四生金,天九成之;天五生五,地十成之。故“一六共宗、二七同道、三八为朋、四九为友”。四姑娘山正合河图要义“四九为友”,是兑卦与乾卦的关系。
当然成都的西北方也有九峰山。清嘉庆《彭县志》载:“在西北百六十里,至此奇峰地依天成都城市风水格局:一脉相承,三城相重,耸然峙列者九,实为彭邑诸山之冠,故名。”嘉庆志里说:“九峰东北日青龙、朱雀、火焰、天牙,中日背光,西南曰仙人、黄龙、元武、白虎诸峰,迤逦蜿蜒。”
在风水理论上,大抵山主贵,水主富。水浅处,民多贫;水聚处,民多稠;水散处,民多离;水深处,民多富。是故山气盛 而水气薄者,仅为政治中心;水气盛而山气薄者,则为经济枢纽。有山无水,必为凶悍贫乏之民,有水无山定是骄奢淫欲之族,必须两相调济始可得宜。大家根据我国地域位置,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的各省市地州城市的实际情况看,自可一目了然。就成都原城市中心来说,清水河(检江、锦江)、府河(郫江)在成都的 西北方(乾卦)、西方(兑卦)、西南方(坤卦)、南方(离卦)。 乾水远来,兑坤水曲,坎离震过水,巽出水。此格水围四周(秦唐以来),三元不贩。但也有前后左右之异,视其何处曲折,何处汇聚,从此处审元运以定吉凶。兑坤水曲,二七运贵。近坤八运足,近兑三运足,然乾远,一六四运次吉;二六九运杂以零气,未免有损,美中不足。若想巧夺开工,需随运换位。上元居乾兑离艮,下元居震巽坎坤。九运离设照壁,拒离之零气,开坤方。总之水围四周,中元之局,以居中为主。歌曰:江洋巨浸四周围,中有浮簰土一堆;亦是五黄真骨髓,中元居此称心怀。事实如何,大家可以去以史为鉴。“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;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。”《道德经第二十三章》“富赡天下而不即,德施百姓而不费”、“万物弗得不生,百事不得不成”——都成,成都!
水的“至德”《淮南子.原道训》注“上天则为雨露,下地则为润泽;万物弗得不生,百事不得不成;大包群生,而无好憎;泽及蚑蛲,而不求报;富赡天下而不即,德施百姓而不费;行而不可得穷极也,微则不可得把握也;击之无创,刺之不伤;斩之不断,焚之不燃,淖溺流遁,错缪相纷,而不可靡散;利贯金石,强济天下;动溶无无形之域,而翱翔忽区之上,遭回川谷之间,而滔腾大荒之野;有余不足与天地取与,授及万物而无所前后。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,靡滥振荡,与天地鸿洞;无所左而无所右,蟠委错紾,与万物始终。是谓至德。”
《道德经》又讲“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,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”老子强调择地而居成都是风水宝地,必须要对自然山川环境进行选择,要居善地。古人仰观天文,俯察地理,堪舆众山止处,众水汇处的山川地理环境筑城营地,这就是风水宝地。也只有居住在这样的善地,才能效法上善若水的“至德”善仁品质,得到天地的能量。在这样的环境居住,就能使人心宁静而深遂,与天道一样的“有余不足与天地取与,授及万物而无所前后”。也只有在中正、端庄的善地居住的官民才能出言有信,治世善行正道,以正治国,关键是一个“正”字。
中国传统建筑属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(欧洲建筑、伊斯兰建筑),历史更加悠久,体系更加完善,并且更加注重自然和生活,这都不可否认得益于建筑风水理论。 几千年来完备的传统建筑风水理论有几大原则,整体系统、因地制宜、辩方正位、适中居中、顺乘生气……适中居中与辩方正位原则,成都还应该更好的沿用,否则建筑风水的负能将会引偏人们及社会的价值取向。
近代出现了一些奇形怪状建筑,比如,蜘蛛网包裹着的金融中心“鸟笼”(原准备作成都市新行政中心),大裤衩的央视大楼,低腰裤的“苏州之门”,上海世博园官帽建筑、广州“铜钱大楼”“铅笔大楼”“橡皮擦大楼”,三官赐福大厦,盘古大厦等等,这些崇拜金钱、权利的建筑,外观造形角角叉叉,标新立异,不方不正博人眼球,这和老子的“居善地”、适中居中风水原则相悖离。
2014年5月 4日新华社资讯:“四川禁止政府办公用房定位为城市标志性建筑,办公用房建设必须体现庄重、朴素、实用、安全、节能的原则”。个人认为,政府建筑代表了地方政府形象,必要的格局和标志性的特点是有作用的,要求政府机构建筑形状庄重、朴素、实用是毋庸置疑的,符合政府风水的要点。
适中,就是恰到好处,不偏不倚,接近至善至美。要求突出中心,布局整齐,紧紧围绕轴心。重要建筑(州郡衙门官府)在外观造型上方正饱满,端庄、威仪、厚重,城址只扩不迁,不离开善地适中位置。“昔之得一者,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。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。”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九章。
在典型的风水建设中,都有一条中轴线,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,向南北延伸。 中轴线的北端最好是山脉,形成依靠,南端最好有宽敞的明堂(平原),中轴线的东西两边有建筑物簇拥,还有弯曲的河流。北京故宫的主体建筑就贯穿南北中轴线。
成都古城选址就是很好的适中居中古风水运用案例。据相关史料记载,古蜀五代蜀王部落城址都不在现在位置,无论纵目蚕从、柏灌(鸟崇拜)、鱼凫、望帝杜宇、丛帝鳖灵时期,部落城址其实分布在新津宝墩、广汉三星堆遗址、金沙遗址、郫县、温江地带。从这些遗址位置可以看到来自龙门山脉、邛崃山脉、岷山山脉的危害,就是西边白虎的威胁,青城山、西岭雪山、 四姑山、邛崃山等横断山的高压,青龙方龙泉山远应,风水四象并不是恰当位置。白虎主威武之象,须端正形贵。白虎最忌欺主,有杀伐之虑,白虎昴头,必是凶象,虎高龙低,终有伤损。事实证明,开明王朝及春秋晚期蜀地洪水灾难严重,古蜀民经常水深火热,流离失所,望帝杜宇令鳖灵治水,鳖灵打通了巫山,在巫峡(现金堂沱江峡谷) 凿山开渠,水流到长江,水患得到了缓解。据《本蜀论》中记载:“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,帝使令凿巫峡通水,蜀得陆处。”
《搜神记》卷十三:“秦惠王二十七年,使张仪筑成都城,屡颓。忽有大龟浮于江,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。仪以问巫。巫曰:‘依龟筑之。’便就。故名‘龟化城’”,简称龟城。这便是成都最早的雏形。
公元前311年,秦国宰相张仪奉秦惠王之命主持,郡守张若修筑成都。张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、外交家和谋略家,师承鬼谷子,必深明风水之道,选址筑城定依风水理论,四象格局方发生改变。秦唐以后的成都,假如站在老皇城门楼(明远楼、天府广场)举目四望,若天气好与视野能望见四周,则四平八稳,所选之地方足以承天,天不我隔,所承之山足以纳气,气不我去。至此,成都2300年来城址未迁、城名未改,是中原各王朝的核心城市之一,在战乱时期曾为王朝的临时国都,在统一年代,成都也是历朝历代首屈一指的繁华大都市。三国时期,张松以“沃野千里”来形容川蜀。 汉代为中国“五大都会”之一,唐朝与扬州齐名。南宋文天祥也著文说:“蜀自秦以 来,更千余年无大兵革,至于本朝,侈繁巨丽,遂甲于天下”。
天光下临,地德上载,斗转星移,下元九运已来! 先贤曰“宇宙有大关会,气运为主”,先天震也,对以坤水先天巽也,为雷风相薄,九紫司运。九紫,离也。离者,丽也。日月丽乎天,百合草木丽乎土,重明以丽乎正,乃化成天下,即得中正之道《周易·彖传》。乾为先天艮,巽为先天兑,离为先天乾,坎为先天坤。故曰天地山泽之格。成都风水有此之格,进入九运(2024——2044年),将是成都自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最好发展机遇,甚至会打破成都二千年以来的原有格局,注定会载入成都发展史册。“九天开出一成都,万户千门入画图。草树云山如锦绣,秦川得及此间无。”李白早有成都的恢宏描写。
成都《寻银诀》有云:“石公对石母,金银万万五;谁能识得破,买到成都府”。这可否是隐喻成都的风水呢?何为“石公对石母”?轻清上浮,重浊下降,坎离一交而乾坤成矣;乾坤之气,日夜交媾,一闢一闔。 那也是锣鼓喧天,欢乐节奏。“金银万万五(舞、挥舞)”?那是“财伐”花钱的大手笔。“买到成都府”? 即“未来之城”,用“再造一个成都”来形容也不为过。任何城市的发展方向都需要科学决策,更需要顺应自然天成风水格局,山川水法形式。再造一个成都的魄力会让 人不禁浮想联翩,这背后究竟有一股什么力量在无形的推动成都城市风水格局:一脉相承,三城相重,“谁能识得破”呢?!
老子思想为我们道明了风水宝地的妙用,如果在适中居中、辩方正位的善地居住,建端庄威仪的官府衙门,这里的官民处事才有很好的能力,善随形势,像水一样的辩方正位、灵活机动,做事不直来直去。在行动上像水一样的更善于选择时机,化甘霖于三春之时,削冰融于春夏,决积水于千仞之溪。效“天之道利而不害,人之道为而不争”。 官民从上到下因此就不会产生怨尤和灾咎。当权为官者,应关心国家民族社会大风水,不能以个人目的为出发点,城市风水不能有私欲,心念要正,要着眼于全局和长远,以千年为计,不要搞短命建筑,以致于破坏了原风水格局,要将天造地设的城市特色传下去。只有“明之义,附物而明,以薪传火”《明来知德. 离卦》成都是风水宝地,规划合理,道法自然,顺势协调发展,才能让成都市在九运的未来迎来更加繁荣、和谐的发展景象。以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,顺承天气。也主育贤才,以昌蜀业复兴华夏!
(特作说明:本文仅作个人观点,只作学术交流。)